高中選課這樣排最聰明!破解升學關鍵的「5-4 黃金法則」
- NEO College Coach小編
- Jun 11
- 3 min read

「老師,這門課需要修嗎?」「可以不要修數學了吧?」這些問題幾乎每位升學顧問、導師每天都會遇到。事實上,高中選課策略直接影響大學申請的成敗。而我們最堅持、也最有效的一個原則就是 -「5-4 黃金法則」。
什麼是「5-4 黃金法則」?
所謂「5-4 黃金法則」,指的是:在高中四年中,每一年都修滿五門核心學科。
不論學生的未來志向是醫學、工程、文學或設計,這樣的課表安排都是被大學招生官視為「最具學術準備度」的選擇。即使你已經提前修過幾何、或用中文免修外語,我們依然建議四年都完整修習這五門核心課程。
為什麼不能只達到「畢業學分」就好?
雖然大學對申請者的課程有最低學分要求,但這只是門檻,不是優勢。只達到基本要求,只代表你和其他人一樣普通。
要進入理想大學,靠的不是剛好夠用,而是遠遠領先。
「5-4 黃金課程」有哪些?
這五大核心科目是:
英文(English)
數學(Mathematics)
外語(World Language)
科學(Science)
社會科學 / 歷史(Social Studies / History)
這些學科構成了大學認定的「學術骨幹」,任何選修課(像藝術、音樂、電腦科學)都應該在五門核心課完成後才考慮加入。
各科建議選課原則
英文(English)
每年都要修完整的英文課程。
想申請 Top 30 名校,建議選修:
AP 英文文學(AP Literature)
AP 語言與寫作(AP Language)
或大學學分英文課程
選課原則:若可選 AP 或大學學分,優先考慮 AP,因為其課程設計與大學更高度對接,含金量更高。
數學(Math)
數學四年連續不中斷,常見學習路線包括:
代數 ➝ 幾何 ➝ 三角 / 代數二 ➝ 微積分
或 幾何 ➝ 代數二 ➝ 預修微積分 ➝ 微積分
想攻讀 STEM 科系(科學、工程、科技、數據等),強烈建議修:
AP 微積分 AB / BC
或具大學學分的數學課程(如Dual Enrollment)
外語(World Language)
建議選修一門非母語的第二外語,並從 9 年級持續修到 12 年級。
若你是中文母語者,考 AP 中文基本上不具優勢,除非你的父母皆非中文使用者。
建議選擇西班牙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日文等語言並持續學習。
科學(Science)
最受大學肯定的基本三科為:
生物(Biology)
化學(Chemistry)
物理(Physics)
到了 11、12 年級,建議進一步挑戰高階科學課程:
AP 生物、AP 化學、AP 物理
或具大學學分的科學課(如Dual Enrollment)
若可以修大學學分課程,建議優先選擇。不僅含金量高,還能直接取得學分,省下五月為 AP 考試備考的時間與壓力,對申請與大學適應都更有利。
社會科學 / 歷史(Social Studies / History)
常見、受認可的課程包括:
世界歷史(World History)
美國歷史(U.S. History)
政治與政府(Government)
經濟學(Economics)
歐洲歷史、心理學、藝術史等
若有志於藤校或頂尖文科大學,建議修:
AP 歷史類課程
或具大學學分的歷史課程
同樣原則:若能修大學學分課,建議優先選擇,直接獲得成績與學分,更有效率。
⚠️ 無法執行「5-4 黃金法則」怎麼辦?
有些學生會遇到排課衝突或學校資源限制,導致無法在某年修滿五門核心課。
這時,務必請學校輔導老師在推薦信或學校報告中說明原因。
確認是因學校安排造成,而非學生個人選擇。
建議口頭提醒輔導老師之外,也要書面確認(例如 email 留存紀錄)。
只要大學知道學生非自願性地無法選修五門核心課,這類情況是可以被理解與接受的。
結語:選課是升學的起點,也是未來的分水嶺
選課這件事,從來都不是「多修一點、少修一點」那麼簡單,而是:
你是否向大學證明:我已經準備好進入更高階的學術挑戰?
「5-4 黃金法則」就是你向名校遞出的第一張學術名片。
選得對,升得上。課表背後,藏的是未來選擇的自由度與競爭力。
申請沒有捷徑 NEO帶你少走彎路
Comments